在纽约客的一篇评论《拿破仑》的文章中,有这么一句:
But most of the arguments against “Napoleon” were about language in another way, and more nettled.
注意nettled,是作为形容词来使用的,表示“恼火”、“烦恼”,显然跟这个词的原意“荨麻”有关。荨麻(nettle)在欧洲比较常见,这种植物与东亚的苎麻关系较近,与大麻关系较远。欧洲人很少将荨麻做成织物的传统习惯,因为荨麻有毒,是一种让人不甚愉快的植物:荨麻茎上的小刺含有毒素,不小心被螫到皮肤就会有刺痛感,“荨麻疹”即用于形容此类皮肤过敏的病症。除了偶尔有撒克逊人利用荨麻织布,欧洲人主要用亚麻织布,亚麻的历史可追溯到数万年前,古埃及时期亚麻布的工业已经极其成熟。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,中国人也用麻当形容词使用,“麻烦”、“心乱如麻”、“麻木”等等,这类形容都与自古以来纺绩麻纱的情形有关,麻纱(无论是大麻、苎麻)很容易纠缠到一起,成为“一团乱麻”,很难找到头绪,人碰到这种情形很容易烦乱、恼火,乃至心态崩溃,遂直接以其形容这种不愉快的情境。需要区别的是,中国人说的“麻”,主要指大麻,因为大麻是周朝的起源地——陕西甘肃交界一带的原生植物,初民很早就用大麻绩织成布,因此习惯于用麻引申用作形容词。“麻”也包含苎麻,苎麻起源于南方,属荨麻科,但没有毒性,不蜇人,且茎秆中的韧皮纤维细长坚韧,极为适合绩织成布,因此其南方民族将其流传到周朝,其织物性能与麻布(大麻)相似,遂与大麻一起,被中原王朝命名为“布”,成为平民所着衣料之一。
纽约客的这篇影评主要从电影中的法国人说着一口英语谈起,这个电影非常非常奇怪。看完我也觉得,雷德利·斯科特确实乳法了。
2024.2.14
补充:
想起来,浏阳人有个少见的口头禅:扯麻纱,意思跟长沙话的“扯乱弹”一样,为荒唐、乱讲、胡说之意。另有类似的形容:扯棉絮,意思有所不同,与北方人的“没完没了”同义,可能与棉的工艺有关,譬如弹棉花、做棉被。可以推断,“扯麻纱”这个形容应该非常古老。而且,这里的“麻”,与一团乱麻的麻不同,最早应该是指苎麻,因“扯”(cha,浏阳方言)就是撕开麻缕的动作,但无所谓啦,大麻也得“扯”。